3月18日,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市教育局、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主办的“2024年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走进百年名校越秀区小北路小学。结合学校“5十N”学生高质量发展创新体系下的阳光微研学之《我与小米粒》特色课程,邀请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隆平农业科技黄埔研究院院长张玉烛,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范芝兰等水稻专家开展“小北路小学微研学·小米粒大讲堂科学报告会”。
当天的活动中,张玉烛在《学习袁隆平高贵品质和崇高风范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科普报告中,从“心系天下,勇于担当;矢志不渝,时刻创新;实事求是,精益求精;艰苦朴素、躬耕田野;亲近百姓,博爱苍生”五个方面向孩子们回忆起袁隆平院士鲜为人知的日常点滴。
张玉烛说,袁隆平院士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2020年,袁隆平院士亲自谋划选址,在广州黄埔开展杂交水稻工程技术实验,希望实现双季稻亩产突破3000斤的目标。带着老师的重托,张玉烛带领团队日夜奋战在广州这片开拓创新的沃土上。一年多后,黄埔示范基地成功取得双季稻亩产1509.5公斤的成绩,首次在广东实现早稻和晚稻在同一个30亩以上规模地块测产后双季亩产达3000斤的目标。“袁老师的遗愿实现了,我们没有辜负他的信任。我们会沿着他定下的目标一直努力下去,一定会交出越来越好的成绩。”张玉烛说。
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水稻种质资源的开发现状、创新历程和利用前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范芝兰把各式各样的水稻种子,甚至是水稻苗直接带到了课堂,再次让课堂沸腾了起来。
范芝兰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孩子们了解到每一粒稻米在端上餐桌之前都要经历育秧、打田、插秧、锄草、施肥、生长、抽穗等一系列过程,让孩子们在增长更多的水稻知识和农业知识的同时,体味到农业科技工作者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