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特区的百岁“新手信”,时长共2分36秒)
经济特区的百岁“新手信”
进入暑假旅游旺季,深圳的机场、火车站、景区手信专卖店里挤满南来北往的人,货架上晋升成为中华老字号的点心品牌“合成号”包装焕然一新,成为抢手货。
“这是咱们深圳土生土长的第一个百年中华老字号”,销售人员自豪地向游客们推荐着。
今年2月商务部发布第三批382个中华老字号名单,深圳作为最年轻城市实现零的突破,4个品牌首次上榜,其中历史最悠久的合成号距今已有123年历史,它承载了几代深圳人的味觉记忆。
老字号是一座城市的符号和印记,也代表了一座城市的消费品牌方向。在中华老字号金招牌的加持下,这一味觉记忆正被重新唤醒,为深圳注入国潮新势力。
比“科技”还早的深圳名片
“经深圳回港澳的同胞,很多人购买深圳云片糕,带回去作馈赠亲友的礼物。在深圳车站和出口站上,一天能售出近万包云片糕。”1956 年 3 月 10 日大公报一则题为《深圳云片糕日销近万包》的报道,记录了当年深圳云片糕的盛况。
今天,科技电子产品是深圳外汇出口的重要支撑,谁会想到,新中国成立前后,一包云片糕也曾为这座城市的出口创汇作出过积极贡献。
祖辈世代生活在深圳宝安区的陈淦忠,小时候常听爷爷说起卖云片糕的往事。1911年广九铁路通车后,罗湖桥成为华侨们回国的一个重要通道,桥附近聚集着一群挑着担子叫卖云片糕等各种小吃点心的商贩们,“那热闹程度不亚于现在的机场、火车站的手信店。”陈淦忠介绍,为满足市场需求,当年合成号一度推出铁罐装100片的规格,卖到南美洲、雪梨(注:悉尼)、新加坡等华埠地区。
《大公报》关于云片糕的报道资料。
云片糕看起平平无奇,但要做到质地如凝脂、轻薄透亮、口感细糯滑绵,并不简单,用料考究,工序复杂,包括选主料-洁河沙-备糕粉-陈化-熬糖-调粉-制作糕坯-切片-包装等9大工序。
借助地理优势,合成号从香港购进白砂糖、奶油等原料,保证了云片糕品质与口味稳定输出,在华侨中做出口碑。合成号也跟随游子们的脚步,走出国门,进一步打响了深字号品牌。
据《宝安县志》大事记载,清朝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合成号始创于深圳墟,发明了驰名中外的“深圳云片糕”,并专门生产销售以云片糕为代表的岭南传统小食,产品远销南美洲、悉尼、南洋,是华侨同胞们寄托乡愁的家乡食品。
为更多人寻找回深圳味道
深圳,这座以经济奇迹著称的城市,当地饮食文化受到外来移民影响,多元化的同时却也失去了本土的特色,被贴上“文化沙漠”“美食荒漠”的标签。
2012年,合成号首次参加文博会,陈淦忠(左)向参观者介绍深圳传统糕点。
陈淦忠回忆2012年第一次带着合成号产品参加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时,“很多人不知道深圳有历史,更不知道地方县志所记载的内容,真以为它过往只是一座小渔村。”
撕掉“沙漠”标签,寻回深圳的根,成为陈淦忠身为原住民最大的心愿。
宝安区是深圳的历史文化之源,拥有上千历史,孕育了丰富的物产和特色民俗。
“大鹏鲍沙井蚝,石岩柿子南山桃,龙岗鸡金龟桔,还有深圳云片糕。”一首古老民谣唱出年轻城市的味觉记忆。
“可惜民谣还在,滋味难留。”陈淦忠无不惋惜表示,除了沙井蚝,其他基本已被人遗忘。
改革开放之后,受大量进口糕点糖果冲击,云片糕等传统小食被人们视为“土”“俗”,逐渐被市场淘汰,当年的叫卖声随之淹没在历史尘埃中。
陈淦忠眼中,美食最能代表一个地方特色,不愿眼见童年味道消失,他向父亲承诺要承担起“老牌涂新漆”的责任,将复兴深圳传统小吃作为首要目标。
2009年,陈淦忠开始招兵买马,着手准备“合成号”的重生计划。在政府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持下,2011年3月,《深圳传统小食手工制作技艺》被宝安区人民政府列入宝安区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沉没已久的深圳传统小食重见天日。
“经过挖掘,‘合成号’在研究开发100多个品种,除了云片糕,深圳还有炒米饼、米通、鸡仔饼、松少饼、艾草饼等传统食品。目前已经有30多个品种生产出来。”陈淦忠兴奋地说,他们传承深圳的传统食品,并不是简单复制,而是通过现代工艺改良,将传统、美味与健康结合在一起,“比如说以前的小食用糖或者用油太多,容易高糖高脂肪,不符合现代健康饮食观念,我们都作了调整,在保持原有味道的同时,又保证了饮食健康。”
今年第十七届文博会,再次入驻非遗展馆内的“合成号”,已是小有名气,成为会场网红打卡胜地,观众、参展商纷纷流连于“合成号”文化展示区和糕点制作展位前。
对于年年参加文博会推广深圳历史文化的合成号,深圳地方志馆原馆长黄玲表示印象深刻,十多年来,总可以看到合成号坚持不懈的身影,每届文博会上,合成号总会因为出彩的文化活动、美味的本土糕点成为最热闹的展位之一,“我认为它是深圳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合成号产品不是普通的传统美食,它承载着深圳悠久的历史文化记忆。”
用品牌持续讲好深圳故事
今年暑假期间,合成号不仅让游客们在机场、火车站和景区品尝到深式点心,一场7月21日开始持续两个月酝酿已久的中秋非遗体验活动,也即将在合成号·深圳民俗文化产业园举办。
合成号举办传统文化研学活动。
“活动邀请亲子家庭参加,亲手制作一盒月饼,体验深圳的文化民俗。”陈淦忠介绍,从2012年开始,合成号传统文化研学项目陆续走社区、进学校,向深圳新移民与孩子们介绍深圳的历史文化。2019年民俗文化产业园建成后,传统文化研学项目成为合成号的固定产品。
孩子们在合成号深圳民俗文化产业园制作深圳点心。
陈淦忠指产业园内四层高的大楼向记者说道,我们还在持续装修,要把这里建设成集“参观+体验+研学”于一体的非遗传习基地、民俗文化交流展演平台,打造以手工传统小食为媒介,打造生产、研发、培训及旅游娱购产业化发展配套的一体化综合文化园区。
“美味食品只是一个载体”,陈淦忠对合成号品牌未来的设计,它要承担起讲好深圳历史、深圳故事的使命。“在深圳有无数家的食品公司,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做?我做的不仅仅是云片糕和饼等等,我要把历史文脉、文化传承下去,让深圳市民通过百年老字号合成号的味道,了解深圳的味道。”
5月,合成号公司大厅挂上“中华老字号”沉甸甸的牌匾,“合成号为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迈上新的征程,期待合成号未来能以此为起点,守正且创新。”商务部驻深圳有关负责人充满期许说。
【淳林点评】
华南理工大学品牌研究所所长、教授 段淳林:
文化上持续做文章,盘活百年品牌
深圳特区建立只有短短四十多年,却依然幸运地存活着上百年老字号,实属不易,是深圳的一笔宝贵财富。此次深圳实现中华老字号零的突破,体现出深圳悠久的商贸历史,以及丰富文化内涵的一面。
作为深圳老字号的代表,合成号不仅传承了深厚的岭南文化和传统糕点制作技艺,而且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和市场适应性调整,盘活了百年品牌,激发出新的生命力。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不仅为合成号的品牌故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源,也为其品牌价值的提升和消费者认同感的增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合成号通过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消费者需求相结合,推出了二十四节气饼等一系列符合现代健康饮食理念的改良型糕点产品。这种对传统与现代的平衡,不仅让合成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独特性,也彰显了其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力和前瞻性思维。此外,合成号将深圳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包装设计,举办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活动等,彰显出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和对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视。合成号为老字号品牌在现代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思路。
正所谓一年的企业靠运气,十年的企业靠经营,百年的企业靠文化。
在持续挖掘发扬岭南食文化的积极创新之下,合成号的品牌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为中华老字号品牌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未来,老字号品牌应继续深化品牌文化内涵,以传统特色为核心,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通过建立企业品牌思维,优化市场秩序,提升品牌附加值,老字号品牌将能够在全球化竞争中焕发新的生机,为传统行业注入新动能,实现品牌的长盛不衰。
◎相关报道
百年陈皮的新名片|品牌价值观
1458次测试成就“一锤定音”|品牌价值观
【采写/拍摄】南方+记者 李劼 实习生 金英博
【剪辑】南方+记者 周鑫宇
【海报】吴颖岚 谭唯
【统筹】姚翀 李劼 马华
【策划】陈韩晖 赵兵辉
【出品】南方产业智库
【支持单位】广东省商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