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防范校园欺凌和性侵事件的发生,现“东莞慧教育”推出“防欺凌防性侵小课堂”专栏,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以案释法,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增加学生防欺凌防性侵安全知识储备,呼吁学校、家庭、社会积极参与,共创和谐校园,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生活中,受传统观念束缚,家长遇到性方面的问题总是避而远之,与孩子讨论防性侵的话题更是少之又少,在预防未成年人性侵方面存在着种种误区。希望家长朋友们从以下案例中吸取教训,全面认识防性侵误区,提高警惕,让孩子远离性侵害。
典型案例
小美母亲在某工厂工作,暑假期间,母亲将年仅7岁的小美带到工厂,让小美在宿舍里玩耍,并请工厂保安雷某多加留意,以防小美走失。雷某多次借和小美玩游戏、打扑克的理由进入宿舍,见小美独自一人,便心生歹意,不顾小美反抗,强行将小美性侵,后小美向母亲哭诉,母亲马上报警。
温馨提示:
家长认为熟人不会对孩子进行性侵害。恰恰相反,据司法部门统计,在性侵害案中,熟人作案超八成,这一类人与孩子接触较多,较容易博得信任,有更多的犯罪机会和条件。因此,预防未成年人性侵害,家长必须打破固有认知,走出误区。
课堂小知识
一、预防未成年人性侵害,误区大排查
误区一:性侵只会针对“大一点”的孩子?
答:不!性侵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的孩子身上。公开曝光的性侵儿童案件中,7—14岁受害者居多,最小的受害者仅为2岁。
误区二:男孩不可能遭遇性侵?
答:不!女孩、男孩都有可能遭遇性侵。虽然从各项案件数据来看,女孩子被侵害的案件占大多数,但是男孩子遭受侵害的案件也越来越多。家长不能因孩子是男孩,就认为可以“高枕无忧”。
误区三:提防陌生人就够了?
答:不!性侵孩子的不是只有陌生人, 熟人作案的几率反而更大。而且熟人作案大多都会采用威胁、恐吓、诱骗等“软”手段,如言语恐吓、送糖、送玩具等对被害儿童进行心理操控,如果家长没能及时发现,极可能造成儿童被长期、多次性侵害。
误区四:性侵害肯定有身体接触?
答:不!如今,利用网络实施性侵行为的案件越来越多,虽然侵害者和受害者之间没有身体接触,但侵害者在线向未成年人传递各种色情图像或通过各种手段获取他们的个人隐私,给受害者带来很大的心理伤害。
误区五:性侵话题不适合和孩子讨论?
答:不!预防性侵,应从娃娃抓起。家长可以利用一些新闻案例、模拟各种生活场景和孩子讨论如何防范性侵等话题,还可以给年龄稍大的孩子讲解相关生理卫生、法律知识,让孩子从小学会保护自己。
误区六:男女朋友自愿发生性关系不构成强奸罪?
答:不!与不满十四周岁的儿童发生性关系,无论对方是否自愿,都有可能构成强奸罪,且从重处罚。
二、家长如何更好地保护孩子?
1.家长不要因为工作忙而随意把孩子托付他人看管,让披着羊皮的“狼”有机可乘。
2.无论多忙,都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异常反应,如孩子突然不爱讲话,变得胆小、爱哭,突然不喜欢上学,突然害怕跟父母亲热等。
3.在给孩子洗澡或洗衣服时,要经常不露声色地检查孩子的下身及内衣裤。
4.幼童是最易被性侵的群体,防性侵教育可以从2岁时做起。不要担心听不懂,2岁左右是孩子认知世界的黄金年龄,他们能明白并记住的东西远超家长的想象。
5.防性侵教育是持续性的。防性侵教育跟交通安全教育一样,要反复叮嘱,时刻提醒,还要时不时考考孩子们,与孩子亲密互动。